衣裳之会成语的解释

“衣裳之会”指诸侯穿着礼服相会的盟会,是古代外交中一种和平友好的会盟形式,不涉及武力威胁,体现以礼相待、和平共处的外交理念,多见于春秋时期诸侯间的外交活动。

1、衣裳之会的拼音:yī cháng zhī huì

衣裳之会成语的解释

2、衣裳之会的释义:指不以兵戎相见,而穿着礼服进行的外交会盟,通常用来形容和平友好的会盟或谈判。

3、衣裳之会的出处: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十三年》:“衣裳之会七,兵车之会三。”意指在历史上,诸侯间穿着礼服进行的会盟有七次,而动用兵车的会盟只有三次。

4、衣裳之会的例句:两国领导人决定举行衣裳之会,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5、衣裳之会的成语用法:该成语通常用作主语、宾语或定语,用于描述和平友好的会盟或谈判场合。

6、衣裳之会的示例:在这次国际峰会上,各国领导人穿着正式礼服,举行了一场衣裳之会,共同商讨全球合作与发展大计。

7、衣裳之会的近义词

- 兵不血刃之会:意指没有动用武力就达成的会盟或协议。

- 和平会盟:直接描述和平友好的会盟。

8、衣裳之会的反义词

- 兵戎相见:意指用武力解决问题,与衣裳之会的和平友好形成鲜明对比。

- 武力冲突:直接描述使用武力进行的冲突或战争。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