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三反意指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即据一典型事例能多方面联想思考,举一反三,体现学习或认知中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的能力,强调通过局部理解整体、以点带面的思维方法。
一隅三反的拼音
一隅三反:yī yú sān fǎn
一隅三反的释义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指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一隅三反的出处
出自《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一隅三反的例句
- 学习知识要能一隅三反,通过一个例子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 这位同学思维敏捷,常常能一隅三反,老师一点拨,他就能举一反三解决很多类似难题。
一隅三反的成语用法
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思考等方面,强调通过少量事例推知更多知识或道理的能力。
一隅三反的示例
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讲解了一道典型例题后,鼓励同学们一隅三反,尝试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其他相似类型的题目,同学们积极思考,很快就有不少人找到了解题思路,这充分体现了大家一隅三反的能力。
一隅三反的近义词
举一反三:从一件事物的情况、道理类推而知道许多事物的情况、道理,形容善于类推,能由此及彼。
触类旁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一隅三反的反义词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经消化理解,笼统接受。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