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壶敲缺成语的解释是指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常用来表现文人忧国忧民、悲愤填膺的情怀,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王敦酒后吟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诗句,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的故事。
1、唾壶敲缺的拼音:
- tì hú qiāo quē
2、唾壶敲缺的释义:
- 形容心情忧愤或极度苦闷时,以唾壶为乐器敲打以发泄情绪,直至唾壶被敲破,唾壶,古代的一种痰盂,常置于床侧,供人吐痰用。
3、唾壶敲缺的出处:
-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4、唾壶敲缺的例句:
- 每逢夜深人静,他总会独自饮酒,以唾壶敲缺的方式抒发心中的抑郁与不平。
5、唾壶敲缺的成语用法:
- 用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极度苦闷或忧愤的情绪。
6、唾壶敲缺的示例:
- 他在书房中独自徘徊,想起往事,不禁悲从中来,拿起唾壶便是一阵猛敲,直至唾壶敲缺,方觉心中稍慰。
7、唾壶敲缺的近义词:
- 借酒浇愁、击筑悲歌等,都表示通过某种方式发泄内心的苦闷或忧愤。
8、唾壶敲缺的反义词:
- 心旷神怡、悠然自得等,表示心情平静、愉快,没有苦闷或忧愤的情绪。
虽然“唾壶敲缺”这一行为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所描述,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更多是作为成语或典故来使用,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