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然寡味成语的拼音

索然寡味成语的拼音是suǒ rán guǎ wèi。

1、索然寡味的拼音

索然寡味成语的拼音

suǒ rán guǎ wèi

2、索然寡味的释义

形容事物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或兴趣,索然,指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寡味,即缺少滋味。

3、索然寡味的出处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南朝·梁·钟嵘的《诗品》卷中:“经国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虽复沈吟铺陈,皆为文用;而敷演旨归,莫若近体,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迂,曲婉而畅矣,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而流易矣,辞既已美,赋又巧制,讽兼比兴,此之谓文,然诗有全篇用比者,有全篇用赋者,有通篇全比,而以赋结者;有通篇全赋,而以兴结者,若但用兴体,则篇中无成句矣,又近代诗体,巧构形似之言,音律精切,对偶整齐,而观者味同嚼蜡,逮义庆以来,虽文辞转美,而气格不高,思致平弱,遂成风气,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先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固已含跨刘、郭,陵轹潘、左,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品:其上品妙悟神理,言必透彻,得无象之象,非象者也;中品则词旨各别,比兴互陈,繁约得正,不失其风雅者也;下品则声有余而义不足,句可读而篇不可章,或蹈前迹而失古意,或逐新趣而违旨方,观此三品升降,讵非才分之限乎?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华实异用,惟才所安,虽俱属文词,而体有别要,不可混同施采,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颜延、谢庄,尤为繁密,于时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昉、王元长等,词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浸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有非珪璧所摽,况乃过此者乎?若能神解此旨,则孤峰绝岸,长川巨阜,无施不可,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化珠,或魂飞蛱蝶;或邈若山河,或危同冰炭;或观古今于须臾,或抚四海于一瞬;能以此致意,无惭于古人矣。……”(节选)其中虽未直接出现“索然寡味”四字,但文中对诗歌创作的要求与批评,隐含了对平淡无奇、缺乏韵味作品的批评,与“索然寡味”之意相近,现代意义上的“索然寡味”可能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成语。

4、索然寡味的例句

这本书的内容太过平淡,读起来索然寡味,让人难以继续下去。

5、索然寡味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形容事物枯燥无味。

6、索然寡味的示例

他的演讲缺乏激情与深度,听起来索然寡味,让人难以集中注意力。

7、索然寡味的近义词

枯燥无味、味同嚼蜡、平淡无奇

8、索然寡味的反义词

津津有味、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