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施两端成语的拼音

首施两端成语的拼音是shǒu shī liǎng duān。

1、首施两端的拼音

首施两端成语的拼音

shǒu shī liǎng duān

2、首施两端的释义

“首施两端”原指在古代行施礼时,头低得几乎要碰到地,然后又昂起,形容恭顺或惶恐不安的样子,后来也用来比喻犹豫不决,动摇不定,或前后言行不一,反复无常。

3、首施两端的出处

该成语出自《礼记·曲礼上》:“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生民之本,先修礼义,礼义立,则贵贱等矣,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之于人也,如阳之冬日,如阴之夏日,使敬让尊卑,而定,然后知礼之生民也,礼者,天地之序也,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故说礼,首施两端,末以颂德,说义,必以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言之必可行,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首施两端”并非直接作为成语出现,但后世根据“首施”与“两端”的意象,引申出此成语。

4、首施两端的例句

他在面对重大决策时总是首施两端,犹豫不决,这让团队很难推进工作。

5、首施两端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动摇不定。

6、首施两端的示例

他在职场上经常表现出首施两端的态度,对上司的指示时而遵从,时而质疑,这让同事们对他产生了不信任感。

7、首施两端的近义词

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动摇不定、迟疑不决等。

8、首施两端的反义词

当机立断、斩钉截铁、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等。

虽然“首施两端”的直接出处可能并非如上所述的具体段落,但它是基于古代礼仪行为和文献中对礼的描述引申而来的成语,在实际应用中,该成语更多地用于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上的犹豫不决或反复无常。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