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俱下成语的释义是指阅读速度非常快,能够同时阅读多行文字,形容阅读能力强,理解力迅速。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赞美某人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非常出色,能够在短时间内阅读并理解大量信息。
1、十行俱下的拼音:
shí háng jù xià
2、十行俱下的释义:
形容阅读速度非常快,能够同时阅读多行文字,一眼就能看完十行文字的内容,常用来形容人读书速度快,理解能力强。
3、十行俱下的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命袁虎倚马作《谢安墓志》,文成,观之,曰:‘才藻可观,殊不办得十行俱下。’”
4、十行俱下的例句:
他读书的速度极快,几乎可以做到十行俱下,但每次都能准确理解书中的内容。
5、十行俱下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读书、看书,通常用于形容某人阅读速度非常快,且理解能力也很强。
6、十行俱下的示例:
小明从小就爱读书,而且阅读速度极快,经常能做到十行俱下,但他从不因为速度快而忽略书中的细节。
7、十行俱下的近义词:
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走马观花(但需注意,“走马观花”有时也含有粗略浏览、不求甚解的意味,与“十行俱下”在精确理解上有所不同)。
8、十行俱下的反义词:
老牛破车(形容速度极慢)、蜗行牛步、慢条斯理,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速度缓慢,与“十行俱下”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