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形于色成语的释义指的是内心的愤怒情绪直接表现在脸上,无法掩饰或控制自己的情绪,形容人愤怒至极,情绪完全外露,不加掩饰,通过面部表情即可看出其愤怒的状态。
1、怒形于色的拼音:
nù xíng yú sè
2、怒形于色的释义:
内心的愤怒情绪直接表现在脸上,形容人愤怒时无法掩饰自己的表情。
3、怒形于色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表记》:“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情亲而貌疏,在大人则劫弑之贼也与?故君子心致其诚,则无有怒矣;小人则不然,怒形于色。’”
4、怒形于色的例句:
当他得知自己被冤枉时,怒形于色,立刻与对方争辩起来。
5、怒形于色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描述人在愤怒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表情,情绪直接流露在外。
6、怒形于色的示例:
在会议上,当经理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小李怒形于色,但最终还是努力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
7、怒形于色的近义词:
- 怒不可遏:愤怒得无法抑制,形容非常愤怒。
- 怒发冲冠: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 愤愤不平:心中不服,感到气愤,形容对某事或某人不满意而表现出的愤怒情绪。
8、怒形于色的反义词:
- 不动声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 喜形于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 泰然自若: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