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月秕风成语的释义为用风月之事作为吟诗作文的题材或辞藻,多指吟咏风月、花前月下的平庸之作或空洞无物的诗文,也可用来比喻以琐碎之事或浮华之词来排遣、消磨时光的行为。
1、抹月秕风的拼音:
mǒ yuè bǐ fēng
2、抹月秕风的释义:
原指吟诗时比喻对事物景象的描摹不够深刻,如同用手指抹一下月亮,用秕谷吹一下风,不能真正表现出事物的内在特质或精髓,现多用来形容写作或言谈中浮泛而不切实际,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表达。
3、抹月秕风的出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和子由次韵答刘景文左藏之和》诗:“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槎枿生奇芬,便欲乘风归汗漫,更烦洗月出云根,从来此腹负文字,不道今朝笑杀君,细思抹月秕风事,自笑区区欲效颦。”
4、抹月秕风的例句:
他的文章虽然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无物,不过是抹月秕风之作,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5、抹月秕风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或言谈等,通常用于批评那些只追求表面华丽、缺乏实质内容的作品或言论。
6、抹月秕风的示例:
在文学评论中,批评家可能会指出某部作品的某些部分过于浮泛,缺乏深度,是抹月秕风之笔,未能真正触及到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深层次问题。
7、抹月秕风的近义词:
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等,都形容对事物表面现象的简单触及,未能深入探究其本质。
8、抹月秕风的反义词:
入木三分、鞭辟入里、力透纸背等,都形容对事物有深刻的理解和表达,能够触及到其本质和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