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盾之暇成语的拼音是“mó dùn zhī xiá”。该成语意指在作战或工作的间隙中,利用闲暇时间从事某种活动,通常指进行文学创作等需要一定时间和精力投入的事情。
1、磨盾之暇的拼音:
mó dùn zhī xiá
2、磨盾之暇的释义:
指战士在战斗间隙或准备战斗之余的空闲时间,也用来形容人在忙碌或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抽出的一点空闲时间。“磨盾”原指古代士兵磨利盾牌以备战斗,后泛指军事准备或战斗状态。
3、磨盾之暇的出处:
此成语出自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思;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困于猥冗,非夫才力之少于侪辈,直以精思弗果,良图莫陈,虽有崇山峻岳,茂林修竹,犹不能以自振拔于风尘之外,九代之咏,事靡常式,或文约而意广,或辞敷而旨逮,或理隐而微显,或事乖而弥讽,或旁攻以曲中,或溯洄以径通,是以模经为式者,自入典雅之懿;效《骚》之命篇者,必归艳逸之华;综意浅切者,类乏酝藉;断辞辨约者,率乖繁缛,譬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蹑而寻也;及其蔚为万寻,则矗然难仰,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①位体,二置辞,三通变,四奇正,五事义,六宫商,斯术既形,则优劣见矣,若夫桦灼五采,珪璋八音,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瑀据案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虽有短篇,亦思之速矣,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虑后,研虑方定,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愈久而致绩,难易虽殊,并资博练,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溺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节选)其中虽未直接出现“磨盾之暇”四字,但“秉心养术,无务苦思;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等句,体现了在紧张或忙碌之余寻求灵感与休息的精神,后世据此引申出“磨盾之暇”一词,但需注意,直接出处可能因文献流传与解读而有所争议,此仅为一种解释。
4、磨盾之暇的例句:
在紧张的备考之余,他利用磨盾之暇阅读了一些文学作品,以放松心情。
5、磨盾之暇的成语用法: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形容人在忙碌或紧张之余的空闲时间。
6、磨盾之暇的示例:
尽管工作繁忙,但他总能找到磨盾之暇,与家人共度温馨时光。
7、磨盾之暇的近义词:
闲暇之余、忙里偷闲、余暇时光
8、磨盾之暇的反义词:
日理万机、席不暇暖、应接不暇(指非常繁忙,没有空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