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犊买刀"成语的解释是指卖掉耕牛,购买兵器,形容人们为了战争或准备战斗而放弃农业生产,转而从事军事活动,体现了从和平农耕到战争状态的转变,常用于描述社会由安定转向动荡的情景。
1、卖犊买刀的拼音:
mài dú mǎi dāo
2、卖犊买刀的释义:
指卖掉耕牛,购买兵器,形容决心投入战斗或准备从事某种武装活动,犊,指小牛;刀,泛指兵器。
3、卖犊买刀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汉书·龚遂传》,原文记载龚遂治理渤海郡时,鼓励百姓务农桑,停止兵器争斗,有“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之语,但“卖犊买刀”作为成语使用,是对原文意思的反向引申,强调从和平转向战斗的准备。
4、卖犊买刀的例句:
面对外敌入侵,村民们决定卖犊买刀,组织起来保卫家园。
5、卖犊买刀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战争准备或决心斗争,通常用于描述一个群体或个体从和平状态转变为战斗状态的过程。
6、卖犊买刀的示例:
在古代,每当国家面临外患,许多农民会卖犊买刀,加入军队,保卫国家。
7、卖犊买刀的近义词:
- 铸剑为犁的反义词(即准备战斗的状态),如“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等,都表示积极准备战斗或应对挑战。
8、卖犊买刀的反义词:
- “卖刀买犊”或“解甲归田”:表示停止战斗,回归和平生活,放下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 “偃武修文”:指停止武事,振兴文教,也含有从战争状态转向和平建设的意味。
虽然“卖犊买刀”这一成语在直接文献中可能不常见,但其蕴含的意义——即从和平生产转向战斗准备——在类似情境下常被引用或类比,上述解释基于成语的构造逻辑和历史背景进行了合理的引申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