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授民时成语的释义为:将历法知识传授给民众,使农民根据时令季节从事生产活动,后用以指颁布历法,告诉人民农时季节,也指帝王将历法赐给臣子,颁布历法,使天下百姓都知晓。
1、敬授民时的拼音:
jìng shòu mín shí
2、敬授民时的释义:
指将历法节令等及时告诉民众,使民众知道何时从事农业生产等活动,体现了古代帝王对农业的重视及对民众的关怀。“敬”表示恭敬、慎重,“授”是给予、传授的意思,“民时”则指民众从事农事等活动的适宜时节。
3、敬授民时的出处:
最早见于《尚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这里的“人时”即“民时”,意为恭敬地传授给民众天时节令。
4、敬授民时的例句:
古代帝王每年都会举行仪式,敬授民时,确保百姓能够按照天时进行耕种和收获。
5、敬授民时的成语用法:
虽然“敬授民时”本身是一个成语,但它更多是作为历史典故或文化概念来使用,而不是像其他成语那样在句子中作为独立的表达单元,它通常不直接用于成语的替换或组合中。
6、敬授民时的示例:
在古代社会,皇帝会派遣专门的官员观测天象,制定历法,并在每年特定的时间举行仪式,向全国宣布新的年份和节令,这就是敬授民时的具体实践。
7、敬授民时的近义词:
- 传授天时:指将天时节令等知识传授给民众。
- 宣示农时:指向民众宣告适宜从事农业活动的时节。
8、敬授民时的反义词:
- 忽视天时:指不关注或不考虑天时节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违背农时:指不按照天时节令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导致农作物减产或失败。
虽然“敬授民时”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在字面上可能与原成语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试图从相反的角度来阐述“敬授民时”所表达的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