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骨支床成语的解释为: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仅剩鸡骨支撑。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人十分消瘦憔悴。
1、鸡骨支床的拼音:
jī gǔ zhī chuáng
2、鸡骨支床的释义:
原意是指瘦弱的身体倚靠在床上时,骨头就像鸡骨一样突出,形容人极度消瘦、衰弱,现多用来形容人身体非常虚弱,健康状况极差。
3、鸡骨支床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德行》:“原平体貌闲丽,弱不胜衣,而胸中豁然,为学精勤,常困于贫,人有馈之生鹅者,原平受而不顾,直以杖击之,皆成疮烂,以布囊盛,置于床下,居数日,又饥,复取食之,疮皆生蛆,其友人阮孚见之,叹曰:‘卿乃复有鸡骨支床,使人怜愍。’”
4、鸡骨支床的例句:
他因病长期卧床,如今已是鸡骨支床,让人看了十分心疼。
5、鸡骨支床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形容人身体极度虚弱,在句子中多用来表达对他人的同情或担忧。
6、鸡骨支床的示例:
示例一:老人因病久治不愈,现在已是鸡骨支床,家人都担心不已。
示例二:长期的营养不良让他变得鸡骨支床,急需补充营养。
7、鸡骨支床的近义词:
骨瘦如柴、瘦骨嶙峋、形容枯槁等,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人非常瘦弱、虚弱。
8、鸡骨支床的反义词:
身强力壮、虎背熊腰、膘肥体壮等,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人身体强壮、健康。
虽然“鸡骨支床”这一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不常使用,但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效果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在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时,应准确把握其含义和用法,避免误用或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