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之才成语的释义指的是具有治理一个小诸侯国或管理一个较大地区才能的人,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才干和能力虽然不错,但仅局限于一定的范围内,尚未达到治理整个国家或处理更大事务的水平。
1、百里之才的拼音:
bǎi lǐ zhī cái
2、百里之才的释义:
指具有治理一个小诸侯国或百里之地才能的人,常用来形容人的才能有限,只能在小范围内施展。
3、百里之才的出处:
出自《三国志·蜀志·庞统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意指庞统的才能不仅仅局限于治理一个小地方。
4、百里之才的例句:
他虽然在公司里表现不错,但在我看来,他只是百里之才,难以担当更大的重任。
5、百里之才的成语用法:
作为成语使用时,通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能力或才华有限,只适合在小范围内发挥作用。“他虽然勤奋,但终究只是百里之才,难以在大公司里脱颖而出。”
6、百里之才的示例:
在古代,许多士人因地域限制或家族背景,只能在小范围内施展才华,这些人往往被称为“百里之才”,如某些地方的县令或郡守,虽然他们治理有方,但受限于地域和职位,难以有更大的作为。
7、百里之才的近义词:
- 小器之才:形容人的才能或度量狭小,只能在小事上施展。
- 有限之才:指人的能力或才华有限,不能胜任更大的任务。
8、百里之才的反义词:
- 栋梁之才:形容人有卓越的才能,能够担当重任,成为国家或社会的支柱。
- 经天纬地之才: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够规划和管理国家大事。
虽然“百里之才”这一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直接使用,但其背后的含义仍然被广泛理解和接受,用于形容人的才能或能力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