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成语的释义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此成语源于《史记·项羽本纪》,讲述项羽见秦宫中金碧辉煌,欲留居此,谋士劝言“沐猴而冠耳,不足久也”,意指其本质难改。
1、沐猴而冠的拼音:
mù hóu ér guàn
2、沐猴而冠的释义:
沐猴,指猕猴;冠,指戴帽子,原意是猕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现多用来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或是用以讥讽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
3、沐猴而冠的出处: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原文中,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关中,但他急于东归,并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叹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意指项羽徒有其表,不能真正成就大事。
4、沐猴而冠的例句:
他虽然穿上了西装,但言谈举止仍显得粗鲁无礼,真是沐猴而冠,难改本性。
5、沐猴而冠的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讽刺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
6、沐猴而冠的示例:
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只靠关系上位的人,就像是沐猴而冠,终究难以长久。
7、沐猴而冠的近义词:
虚有其表、衣冠禽兽(但“衣冠禽兽”在现代多含贬义,指品德败坏的人,使用时需谨慎区分语境)
8、沐猴而冠的反义词:
名副其实、名实相符,这些词语表示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没有虚假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