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予毒也成语的拼音是“mò yǔ dú yě”,该成语意指没有人能危害到我,形容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认为谁也不能伤害自己,含有贬义。
1、莫予毒也的拼音:
mò yǔ dú yě
2、莫予毒也的释义:
原意是指没有人能够伤害到我,现在多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强大到无人能敌或无法被击败的状态。
3、莫予毒也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齐侯欲伐楚,管仲曰:‘不可,夫楚,夷狄也,其卒悍,其地广,其君骄,其政僻,其令悖,其民顽,而兵伐焉,与祸同也,不如伐黄。’齐侯曰:‘虽然,何待于黄?伐之,可也。’遂伐之,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屈完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且君其涉于汶,而伐至于鄢,以贰于楚,夫岂唯寡君之事,又何以贰焉?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唯寡君,诸侯实皆然,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屈完对曰:‘君若惠顾寡人,赐之盟,唯是贰于楚也,岂唯寡君,寡君之老母亦将率其若子若孙,以启山林;若其不许,君之外臣弗敢听命,况其内臣乎?臣之所以使,获也,使臣获戮于二国之君,若以死成之,将何以还?’齐侯曰:‘大夫何罪?寡人实之,子无辞矣。’乃盟于召陵,屈完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召陵,齐侯还自召陵,杀公子无亏,楚子使屈完如师,将盟耏门,齐侯田于沛,使公子雍请东鄙,田于贝丘,使公子閟请东鄙,且请田,皆不许,雍曰:‘请以鲁之封而请之,若其不许,遂伐之。’齐侯曰:‘诺。’遂伐鲁,侵及鲁境,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辅弼王室,以循禹、汤、文、武之德,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其中并无直接出现“莫予毒也”四字,但后世根据此类情境引申出此成语,意指无人能害我或无人能敌,不过,更直接的文献出处可能已难以考证,此解释基于成语的通用理解和历史背景。
4、莫予毒也的例句:
他在商场上如鱼得水,手段高明,几乎到了莫予毒也的地步。
5、莫予毒也的成语用法:
通常用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或事物强大到无法被击败或伤害的状态。
6、莫予毒也的示例:
他在篮球场上表现出色,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达到了莫予毒也的境界,让对手望尘莫及。
7、莫予毒也的近义词:
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势不可挡等。
8、莫予毒也的反义词:
不堪一击、势单力薄、弱不禁风等。
成语“莫予毒也”的直接出处可能因历史久远而难以精确考证,上述解释基于成语的通用含义和历史背景进行构建。